登录 | 找书
记住本站网址:huacaosb.com

汉明帝研究16.4万字精彩阅读 在线免费阅读 张鹤泉

时间:2024-03-11 02:04 /史学研究 / 编辑:悠儿
主人公叫汉明帝,光武帝,北匈奴的书名叫《汉明帝研究》,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张鹤泉最新写的一本架空历史、争霸流、历史军事小说,内容主要讲述:永平十二年(69年)五月,“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梯、俐田人三级,流民无名数

汉明帝研究

主角名字:汉明帝光武帝永平北匈奴建武

阅读时间:约3天读完

更新时间:2024-03-11T05:12:07

《汉明帝研究》在线阅读

《汉明帝研究》第21部分

永平十二年(69年)五月,“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梯、田人三级,流民无名数占者人一级。”③

永平十七年(74年)二月,“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梯、田人三级,流人无名数占者人一级。”④

永平十八年(75年),“自已来,时雨不降,宿麦伤旱,秋种未下,政失厥中,忧惧而已。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及流民无名数占者人一级。”⑤

汉明帝在位的18年中,他先5次向全国普遍赐民爵。汉明帝赐民爵的次数显然多于光武帝统治时。

统计《汉书•光武帝纪》的记载,光武帝时,只发布过4次赐民爵的诏令。例如,建武三年,“赐天下子当为弗朔

————————

①《汉书•明帝纪》。

②《汉书•明帝纪》。

③《汉书•明帝纪》。

④《汉书•明帝纪》。

⑤《汉书•明帝纪》。

者,人一级。”①建武二十九年(53年),“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建武三十年、建武三十一年也都是如此。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尚未统一天下,其实际控制地区仅为洛阳周围地区,所以这次赐爵只是象征的。有实际意义的赐民爵,则为建武二十九年(53年)以的三次。与光武帝的这三次赐爵相比较,汉明帝在赐爵对象上,要比光武帝时广泛;赐爵也有了不同阶层的区别。因此,可以说,汉明帝赐民爵的制度显然要比光武帝时更完善。

赐爵的制度始于战国秦时,但是,西汉惠帝时,对赐民爵的规定更明确了。汉惠帝元年(公元194年)五月,下诏说:

“赐民爵一级;中郎、郎中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六岁二级;中郎不一岁一级;外郎不二岁赐钱万;宦官、尚食比郎中;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太子御骖乘赐爵五大夫;舍人五岁二级。”②

汉惠帝发布这个诏令,正式开创了无条件地普遍地“赐民爵一级”的先例。从此以,这成为西汉的定制。汉明帝赐民爵虽然承袭的是西汉制度,可是,他却能依据东汉的社会条件,对这个制度作了一些更改,这就使他确定的赐民爵制度更完善了。从汉明帝发布的赐民爵的诏令可知,汉明帝规定:民爵可赐予户主、地方乡吏和流亡小农;民爵可以转让同产和同产子;赐民爵最高不能超过八级,即不能超过公乘。

汉明帝确定的赐民爵制度并不是徒形式,而是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在他颁布赐民爵的诏令时,对社会中的鳏、寡、

————————

①《汉书•光武帝纪》。

②《汉书•惠帝纪》。

孤、独也给予优待,即赐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粮食。最多时,可达每人10斛,最低也有5斛。

西汉时期,小农获得爵位,可以得到很多利益。一是爵位可以有条件地出卖,每级爵约二千钱。二是在犯罪,可以不做他人的仆。三是有罪可以减短刑期。四是可以役年限4年。五是获得公乘以下低爵者,虽不能免役,但在其役期间,在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较无爵者稍高。六是可以优先租种国有土地。①

汉明帝赐民爵虽然已与西汉有了一些差别,但赐民爵是对小农的优待这一点是与西汉相同的。民爵获得者在获取利益方面,不会与西汉有很大的差别。在东汉流行的《九章算术》中有这样的算题:

(1)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答曰: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不更得一鹿三分鹿之一。簪褭得一鹿。上造得三分鹿之二。公士得三分鹿之一。

(2) 今有糜粟。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几五人。一十五斗。今有大夫来,亦当廪五斗,仓无粟,以衰出之。问各几何。答曰:大夫出一斗四分斗之一。不更出一斗。簪褭出四分斗之三。上造出四分斗之二。公士出四分斗之一。

由此可知,不同的爵级在利益的获得上,是不同的。这说明,东汉的民爵并不只有虚名,是可以为小农带来一些实际利益的。因而,汉明帝明确规定赐民爵的制度,无疑可以起到扶植

————————

①参见高西:《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载《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第46—47页。

小农、维持小农阶层稳定的积极作用。至于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能超过八级,则是要保证国家有相当数量的役者。

不仅如此,汉明帝规定的赐爵对象中有“流人无名数自占者。”李贤注说:“无名数,谓无文簿也。占谓自归首也。”也就是,脱离户籍成为流民准备重新登录户籍者。汉明帝对打算归籍的流民赐爵,这是他对汉代赐爵制度补充的新内容。因为在西汉以及光武帝时,赐民爵都没有这种规定。汉明帝增加这项规定,是打算通过这个办法,把一些脱离户籍的流民,重新引回他们的原籍,成为国家控制的编户齐民。因此,汉明帝赐民爵的措施就不仅要稳定小农,而且,在重新整顿流散的小农方面,也能起到重要的引作用。汉明帝利用赐爵来保证小农的稳定,其用心是良苦的。

其次,汉明帝还通过赐公田的措施来扶植小农。永平九年(66年),汉明帝下诏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人各有差。”①

汉明帝修复黄河堤防,开通汴渠的第二年,又下诏说:“滨滨下田,赋与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②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汉明帝时,国家控制的国有土地的数量,文献中无明确记载。可是,汉安帝时,国家控制的公田的情况,却有踪迹可循。《汉书•安帝纪》说:

“永初元年正月,廪司隶、克、豫、徐、冀、并州贫民。二月,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

又《汉书•安帝纪》说:

“元初二年,诏三辅、河内、河东、上、赵国、大原各修理旧渠,通利沦刀,以溉公私田畴。”

————————

①《汉书•明帝纪》。

②《汉书•明帝纪》。

这些记载说明,汉安帝时各郡国都有不少的公田。汉明帝时,距离新莽末、东汉初年的战时代不久,各郡国的公田当然不会少于汉安帝时。当时东汉国家占有这些国有土地,对于救助因豪民的兼并以及其它原因丧失土地的小农就有了很有的保证。

永平九年(66年),汉明帝下诏,向小农“赐”公田。“赐”公田是当时国家分国有土地的一种形式。其实,汉代国家分国有土地尚不限于这一种,还有其它几种方式:

一是假民公田。就是国家将土地租赁给小农,小农则需要向国家纳假税。假税的剥削率一般在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左右。

二是田公田。颜师古注说:“田,谓耕作也。”①然而,据《汉书•食货志》载:“令命家田三辅公田,又边郡及居延城,是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代田,用少而得谷多。”所谓“命家”就是有爵位之家。因此“田公田”,就是国家让有爵位之家耕种国有土地,是对有爵位之家的优待。②

赐民公田则与上述二种形式有较大的区别。这种分公田的方式,实际上是国家把国有土地赏赐给小农。小农获得公田有了占有土地的权。《汉书•贡禹传》说:“农民已奉谷租,又出稿税,乡部私,不可胜供,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可见,西汉时公田一旦赐给贫民之,就为贫民所有。汉明帝时的“赐民公田”,其质当与西汉时相同。汉明帝采取这种形式,说明他扶助小

————————

①《汉书•高帝纪》。

②参见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33页一

农的决心是很大的。这对解决小农丧失土地的问题,可以起到一些缓冲的作用。

其实,小农丧失土地,自西汉期以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汉哀帝时,师丹据当时“豪富吏民赀数矩万而贫者益困”的形,提出了限田限的主张,试图绶解土地问题。然而,由于触了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丁明、傅喜等人的反对,而无法实施。

王莽代汉,对于土地问题也十分重视。他试图以平均土地的方式,来缓解土地集中的问题。因此他颁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犯令法至。”①可是,王莽的“王田”措施只是一种空想,在当时土地私有正在发展的时期,不是一纸诏令就能够阻挡得了的。在大土地所有者的反对下,王莽很收回成命,土地集中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朝,仍然面临解决土地集中的问题。虽然,经过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一些地方豪强受到打击,但是,很多豪强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上的实,修建坞、组织私兵,他们仍然保留着原来占有的土地。光武帝知解决土地集中问题的重要,但又不敢过分地触豪民对土地的占有,然而,现实的状况又使光武帝不能回避土地集中的问题。因为豪民对土地的大量占有,对小农的危害很大,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这样,光武帝只好在建武十五年(72年),实施“度田”措施。所谓“度田”,其目的是检核垦田和户数字。这样,客观上可以限制土地兼并。尽管如此,“度田”还是很弱的措施。

————————

(21 / 56)
汉明帝研究

汉明帝研究

作者:张鹤泉
类型:史学研究
完结:
时间:2024-03-11 02:04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花草书吧 All Rights Reserved.
(繁体版)

联系地址:mail